學校人文環境的功能
學校人文環境的功能
1)人文環境具有導向功能。
良好的人文環境、濃厚的人文氛圍,會引起學生對人文科學的興趣。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,它為學員學好人文知識、培養人文精神,奠定了內在的基礎。2)人文環境具有激勵功能。
人文環境通過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,使他們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,促進學生的求知欲望,激發他們探索真理的濃厚興趣和努力向上的進取精神。3)人文環境具有陶冶功能。
良好的人文環境,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,凈化學生的心靈,使其養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。學校人文環境建設
1)營造人文教育氛圍
注重營造濃郁的人文教育氛圍。環境育人,是通過軟硬件條件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。充分利用好校園的時間和空間,利用好櫥窗、板報、廣播、電視、校報等文化宣傳設施,利用好校園的綠化、美化,使校園環境的主題始終充滿人文教育的文化品味,為人文素質的塑造、培養提供優良的育人環境。使學生從中受到良好的熏陶,從而培養求是奮進、踏實肯干、甘于奉獻、心理健康、具有審美情趣的現代化學子。2)做好人文宣傳。
學校要做好人文宣傳,使學生了解人文知識,感受人文精神,提高對人文科學的愛好和興趣,激發學員學生人文科學的熱情、信心和積極性。學校人文宣傳可從兩個方面入手:① 在廣播、墻報、海報上定期宣傳人文科學。
② 舉辦系列人文講座。人文講座對于人文科學的宣傳以及人文教育,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,它給人以啟迪,引人思考。
③ 提供必讀書目并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。一定的人文素質,需要相應的文、史、哲、藝等相關知識的依托和支撐。學校為學生提供和引導學員閱讀有益于塑造心靈的名著及相關書籍,并為其提供幽靜高雅的讀書環境。通過讀書,使學生明理、明德、明智,積累人文素質,傳承人文精神。
3)增加社會實踐活動環節。
社會實踐活動,是學生人文素質和人格踐行的最佳途徑。學校要建立人文教育基地,創造條件組織學員參加社會實踐活動。如社區服務、市區美化、改革實踐的參觀見習、參觀人文景觀、人文知識競賽、人文系列講座等。這對學生了解社會、奉獻愛心、形成責任意識、完善人格、提升境界等都具有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。4)開展校園文化活動
開展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。為學生創辦多種多樣的社團,如,人文、藝術、體育類的社團,組織學生進行應知應會教育和學習。培養學生高雅的文化品味和格調,關心他人、關心社會、具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。5)探索新型管理機制
從戰略的高度認識調整各種管理機制,調動各種教育手段,全力提高學校的人文教育水平。遵循人才成長規律,結合教學改革的新要求,用科學發展觀和新的人才觀來指導管理機制的改革,努力探索寬嚴相濟、統放結合的新型管理機制。積極探索分層管理模式,進一步開放圖書館、實驗室、體育場館等各種教學訓練場所,抓好第二課堂活動,為培養創新型、高人文素質的人才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。